“老太太行情太好了,現在短劇就缺老太太,你們的生活經驗就是演技。”
“每部劇裏都需要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所以姐姐阿姨們,學表演真是件好事!”
“六七十歲的長輩嚴重緊缺。有劇組為尋‘霸總爹’開出日薪5000元。”
短視頻截圖
近段時間,各大短視頻平台不斷推送著類似內容——視頻裏,主講人情緒飽滿,極力渲染退休後投身短劇拍攝的種種“好處”。
在短劇熱的當下,這類消息不斷撩撥著有時間、有夢想的銀發族——他們,真的成了短劇熱潮中的新“資源”嗎?
老年人如何圓夢演藝圈?他們能獲得高額的薪水嗎?
日前,潮新聞記者在社交平台上,“以幫父母圓演員夢”為由,聯係了多個“招長輩演員”的賬號。有的拉記者進入一個上百人的大群後就悄無聲息,有的給出了先交五位數培訓費參加培訓的要求……“銀發演員夢”背後的真實圖景到底如何?記者一探究竟。
記者加入的拍戲群
“圓夢工廠”:
現場並沒有老年學員
一個氣溫接近40攝氏度的下午,開車穿梭在橫店街頭,幾乎在每個大路口,抬頭都能看到不同機構“影視培訓”的廣告牌高高懸掛,有的甚至直接打出“下一個主角就是你”等口號。
這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感覺:當演員這件事,離我原來這麽近。
記者根據前期聯係後獲得的地址信息,走進了一家辦學十年的影視培訓機構。它位於秦王宮景區對麵的大樓,占據著橫店的黃金地段。
辦公室窗明幾淨,8間教室之外,財務室、黨員活動室、校長室一應俱全,空氣中還殘留著裝修的氣息。
站在走廊上,對麵的秦王宮盡收眼底。
秦王宮景區
機構內部如同一台高速運轉的造夢機器。一側,工作人員舉著自拍杆,在抖音、視頻號上熱情推銷課程;另一側,一間全透明的會議室裏,一個近10人的短劇劇組正在激烈討論。
記者看到,招生牆上,掛滿了200多位“優秀學員”的照片,其中6位中老年學員(5女1男),是機構引以為傲的“成果”之一。
招生老師熱情向記者推介:“新一期還有不少阿姨報名!”
但在現場,記者觀察到,校內學員多為30歲以下年輕人,連中年人都沒見到一位。
招生老師口中的“57歲成功姐姐”被反複提及:學兩個月就進組,日薪1500元。然而,記者根據老師提供的人物名片,深挖其社交平台和簡曆後發現,她在入學前,已在老年大學係統學習過舞蹈、聲樂,是旗袍走秀的常客——其“成功”建立在紮實的形體與表現力基礎上,某種意義來講,不能說是“零基礎速成”的奇跡。
在招生老師口中,這位姐姐“現在隻要想演,每天都可以拍戲”,潛台詞就是如果全勤,每天片酬1500,一個月就能賺45000。
但據記者了解,她的戲約多為3天殺青的短劇或廣告,並非長期持續穩定的進組。同時,記者也通過社交平台聯係上了對方,她表示,8月底拍完宣傳片後已回到老家,等國慶後有邀約再回來返工。
另一位被提及的“76歲新疆學員”,記者查實,其身份是專業歌手,擁有多年舞台經驗。這些被包裝成“普通老人圓夢”的案例,其成功的關鍵要素——“多年積累”,在招生話術中,似乎被巧妙地模糊了。
記者問:“像我爸媽這樣的普通退休老人,(學了後)多久能回本?”
招生老師回答說:“看個人努力”,並未給出十分明確答案。
成本:
3個月近4萬元,包進組
接待記者的招生老師沒有太多廢話,直指核心:“中老年人學得慢,3個月班最合適,學完保證進組。”
這家影視培訓機構的價目表是這樣的:兩個月19800元,3個月28800元,6個月53800元。無需藝考的嚴苛篩選(卡顏、卡身高、卡體重),隻需繳納相應費用,就可以來學演出。
隨後,招生老師帶著記者,依次參觀舞蹈教室、武術教室、新生教室。
在新生教室,5位老學員和6位新晉學員,正在老師的帶領下分成兩組,進行著發聲放鬆練習,“來,嘴巴張大,上鄂抬起來!”在學員們身後的椅子上,整齊地放著一排《演員藝術語言基本技巧》。
記者拍下的《演員藝術語言基本技巧》
聊天中,記者獲悉,課程采用“隨到隨上”製,麵對“零基礎如何跟得上”的疑慮,招生老師描繪了藍圖:零基礎學員先上半個月新生班課程,上午8:30-11:30學習表演,下午13:30-16:30學習台詞,一周六天,循環往複。
半月後,“內部考試”決定學員能否升入中高級班。一旦進入,便是高強度訓練:清晨7:30出早功,聲台形表是基礎,更有武術、馬術、威亞等“硬核”課程,直至晚上8:30,單日課時超10小時。
招生老師提供的課表
這樣的強度,對於一位退休老人而言,顯然是一場體力與意誌的考驗。當記者擔憂,問及中老年學員能否承受馬術、威亞時,招生老師回答:“這些課,中老年可以選擇不上。”
選擇性放棄高難度課程,但也必須全額支付包含這些課程的學費。
學費隻是“圓夢”賬單的一部分。
至少3個月的課程,意味著中老年人如果來這裏學習,還必須算一筆生活成本的賬。招生老師表示,他們可以提供免費宿舍,但又被告知“床位已滿”,“如果在附近的民宿租房,報国产AV蜜桃网站的名字,能有優惠價。”
離學校最近的公寓,步行5分鍾。公寓負責人透露,多人間雖實惠,但“睡眠淺”的中老年學員大多選單間,長租每月1050元,短租1100元,空調冰箱洗衣機衛浴齊全,但無廚房——這意味著,一日三餐,大多需外食解決。
這麽粗略一算:報讀3個月班,學費28800元+房租3150元(3個月)+餐飲4500元(三餐按保守50元/天計,90天),總成本超過3.6萬元,這還不算可能的交通、置裝、醫療等隱性支出。
近4萬元,換3個月高強度訓練和一個“包進組”的承諾,這筆投資的風險與回報,是否經得起推敲,或許要打上一個問號。
現實:“演員證”有年齡壁壘
即使學了3個月,老人們真的能“包進組”嗎?
當演員,最基礎的門檻是“演員證”。
記者發現,在浙裏辦“橫影通”上,每天的搶號大戰,是橫漂族的第一課——早上8點開放申領演員證注冊預約,男生180個名額,女生60個名額。一般女生名額緊俏,需要蹲點搶號,男生則每日有剩餘。
“橫影通”截圖
然而,這張價值10元工本費的入場券,卻有著年齡“壁壘”。
記者在“演員招募令”小程序上看到:群演,普遍要求45歲以下。8小時100元,超時每小時加10元——這份年輕人的“搬磚”價碼,無情地將50歲以上的人群擋在了門外。
“演員招募令”小程序截圖
真正適合他們的角色,是“特約演員”——那些有幾句台詞、扮演父母長輩的配角。日薪400-600元,拍攝2-3天,收入800-1800元。
這看似不菲,但門檻同樣不低。“零基礎素人根本接不到特約的戲,肯定需要學過的,不然劇組搭不起這個時間成本。”一位資深製片人點破了現實。
業內提醒:
“銀發演員夢”,多一份冷靜
“橫店高薪急招中老年演員?這本身可能就是個偽命題。”資深製片人老潘(化名)開門見山地告訴記者。
他曾操刀多部優質短劇,合作芒果TV、愛奇藝、騰訊、紅果等主流平台,所在的公司涵蓋短劇製作與藝人經紀等業務。
在他看來,作為全國最大的影視基地,橫店從不缺演員資源。技術層麵,通過化妝和造型等手段,讓中青年演員飾演60-70歲的角色,“完全不是問題,效果很好”。
他所在公司的短劇選角策略就很實際:若劇本有合適的中老年角色,優先考慮讓中青年演員通過妝造來出演。
“為什麽?因為劇組的核心目標是盈利和效率。沒有表演經驗的素人老人,演技調教成本高、風險大。即使他們受過培訓,在選角時,年輕人依然是首選。”老潘解釋道。
他描繪了短劇拍攝的殘酷現實:為極致壓縮成本,一天拍攝16小時是常態。“找一個沒經驗的老人進組?風險太大了!高強度下,萬一身體出狀況,劇組和公司都要承擔巨大責任。”
老潘還提到,一些知名老年演員都配有好幾個助理,會提出限定拍攝時長等的要求,保障老人的衣食住行。這樣的助理費用一天就要200元,經紀公司會承擔這筆費用,而素人老人顯然無法享受這些待遇。
對於“日薪5000招霸總爹”的新聞,老潘直言不諱:“豎屏短劇稍微出色點的女主,日薪也就8000元左右。5000元招‘爹’?要麽是噱頭,要麽就是配合某些高價培訓班做的‘營銷’。目的很明確——收割老年人的退休金。”他也呼籲,希望老年人能提高警惕,守好自己的養老錢,別被虛幻的‘演員夢’掏空了錢袋。
橫店喧囂的片場外,當短劇風口刮向銀發群體,国产AV蜜桃网站看到的不隻是市場對老年人的突然“凝視”,還有正在被精心包裝、待價而沽的演員夢。
那些被短視頻算法推送到老人眼前的“造星神話”,那些聽起來成名在望的“包進組”承諾,需要所有人以更冷靜的目光去看待。或許每個“銀發學員”背後,都是一個不願落幕的人生,但在每一個迅速崛起的風口之下,也都該多一份清醒的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