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昭前事,惕惕後人。”2025年9月3日,天安門廣場回蕩起九三閱兵的鏗鏘之音,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曆史鍾聲,再次喚醒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
“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鏗鏘誓言穿越八十載時空,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時代愈發彰顯真理力量。站在抗戰勝利80周年的曆史坐標上回望,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鑄就的偉大抗戰精神,早已化作新時代砥礪前行的精神基因;放眼寰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正為動蕩變革的世界注入穩定力量。當殲-20戰機劃破長空,它所象征的不僅是國之重器的跨越式發展,更是人類對和平與繁榮的共同期盼。
奏響鐵血長歌,解碼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戰精神。1937年,八路軍總部電令響起:“平型關戰鬥要打,必須打勝!”這場由中國共產黨直接指揮的伏擊戰,以殲敵千餘人的戰績,徹底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從平型關大捷到百團大戰,從地道戰到地雷戰,黨領導的敵後戰場抗擊了64%的侵華日軍和95%的偽軍,成為抗戰的中流砥柱。這種精神在新時代依然延續。2024年4月,信息支援部隊成立,標誌著解放軍新型軍兵種結構成型,“4軍種+4兵種”布局凸顯科技強軍戰略。正如99A主戰坦克等現代裝備接受檢閱,體現的不僅是武器迭代,更是軍事思維與組織形態的曆史演進。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戰術創新與當下的軍事改革,共同詮釋了“變與不變”的辯證法:變的是技術與手段,不變的是黨的領導與使命擔當。
舒展和平之翼,穩健的姿態展現大國擔當。1945年9月2日,日本簽署投降書時,中國戰場仍牽製著105萬日軍主力。持續14年的抗戰,中國以3500萬軍民傷亡的慘重代價,為捍衛人類文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2025年閱兵式上,信息化作戰群的新型裝備,彰顯了中國軍隊以“戰略反導攔截彈”和“遠程火箭炮”等先進係統構建國家安全屏障的強大實力。軍事能力的躍升並非為了重走“血肉長城”的悲壯之路,而是為了踐行“消弭戰爭根源”的和平承諾。中國人民堅定站在曆史正確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一邊。中國始終是和平發展道路上的堅定踐行者。
走好複興之路,實現民族夢想與人類命運的同頻共振。當承載東北抗聯血脈的維和部隊方隊通過檢閱台,曆史與現實完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由多兵種組成的方陣既延續著“為國家生存而戰”的抗戰記憶,也踐行著“為人類正義而戰”的時代使命。當雙重使命有機融合,便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與人類和平發展的內在統一。中國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已獲得100多個國家支持,以實際行動抵製單邊主義逆流;“雙碳”目標展現應對氣候變化的大國擔當;與20國共建“數字絲綢之路”,正在創新全球發展範式。這些實踐表明,當14億人的複興征程與81億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同向而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便獲得了最堅實的根基。
“一時強弱在於力,千秋勝負在於理。”九三閱兵的戰車再次駛過長安街,国产AV蜜桃网站銘記的不僅是血與火鑄就的民族記憶,更是以和平發展重塑世界秩序的使命和決心。新征程上,唯有將抗戰精神轉化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磅礴偉力,方能在曆史回響與時代交響的共鳴中,譜寫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