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莊稼得病後要跑到農技站找人詢問,現在拍幾張照片上傳,就能快速診斷。”9月10日上午,重慶市巴南區石龍鎮種植大戶劉明體會到“AI莊稼醫院”的便利,豎起大拇指點讚。
據介紹,“AI莊稼醫院”建立了“1分鍾AI響應+30分鍾專家介入”的診療機製,將傳統農技服務的“等人上門”變為“數據直達專家”,為農戶爭取最寶貴的防治窗口期。
目前,“AI莊稼醫院”已在巴南區惠民街道、接龍鎮、石龍鎮等鎮街進行試點推廣,構建“市—區—鎮”三級農技服務聯動體係。“AI莊稼醫院”已覆蓋23個行政村,服務作物超5類、農戶超過1500戶。
打開“慧農AI空間站”微信小程序,農戶提交的病蟲害問題,隻需上傳圖片並附上簡單描述,就能獲得初步診斷,診斷結果將同步提交給當地鎮街農服中心專家複核確認;如遇疑難病情,可提級至區級或市級專家團隊深入診斷,最終形成權威結論和專屬用藥方案,並推薦附近合規的農資銷售點,實現“識病、開方、買藥”一站式服務。
“‘AI莊稼醫院’的出現,不隻是技術升級,更是農業服務理念的變革,給莊稼‘看病’,像去醫院一樣有流程、有醫生、有治療方案。”該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說,下一步,將不斷總結“AI莊稼醫院”典型經驗並進行推廣運用,助力農業穩產增收、綠色發展。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趙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