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廣西柳州9月14日電 題:南洋風情邂逅“東方樹葉” 廣西華僑農場煥新生
作者 林馨
每逢節假日,廣西柳州市柳城縣國營伏虎華僑農場的研學實踐基地裏,學生沉浸式體驗製茶工藝;歸僑僑眷穿著傳統服飾,在一旁載歌載舞。這片土地如今正依托“茶產業+”文旅融合,煥發出蓬勃生機。
日前,學生在伏虎華僑農場研學,了解茶產業。鄧濤 攝
伏虎華僑農場成立於1978年,是為安置越南歸僑而設立的生產基地。現在,農場茶葉種植麵積已達2000多畝,年產量150噸,帶動1800多名歸僑僑眷增收。
57歲的越南歸僑淩欽生是農場變遷的見證者。1978年隨家人回國安置於此的他,如今在農場茶廠工作。他說:“剛來時作物稀少、房屋零星,隻有幾畝茶田。父輩們靠雙手奮鬥,才有了今天的家園。”
淩欽生回憶:“父母的種茶環境很辛苦。當時受種植和采摘技術限製,炒製處理的茶葉質量不穩定,茶葉產業單一,收入也比較少。”農場茶葉品種已從最初單一茶種發展到百餘種。
創新是茶業持續發展的關鍵。“廣西工匠”、伏虎茶廠廠長何海華根據茶葉產地和品種特性,對殺青設備進行改造,率先使用先進的超高溫熱風殺青技術,使茶品質量更穩定,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
近十年來,為帶動當地歸僑僑眷增收,當地引進了福鼎大毫、福雲6號等茶葉品種,並結合茶葉現代技術和發展理念精製成高檔茶,打入“高端市場”。如今,茶園多款產品斬獲“中茶杯”金獎,這一獎項被譽為“中國茶界奧斯卡”。
“茶旅融合發展為伏虎茶廠帶來新的機遇。”何海華表示。該農場以茶文化、僑文化為載體,打造廣西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開發僑茶主題係列研學課程,通過茶文化研學,感受中國茶文化魅力,每年來訪遊客量達兩萬多人次。
每逢節慶,伏虎華僑農場會舉行華僑美食節等活動。歸僑僑眷展示製作南洋風味美食糕點、演繹東南亞歌舞,讓遊客好似身處異國他鄉,感受東盟文化魅力。
如今,伏虎華僑農場不僅承載著歸僑僑眷的奮鬥記憶,也沏出一杯氤氳著希望的“僑鄉新茶”。該農場旅遊創收累計超過100萬元人民幣。(完)
【編輯: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