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9月12日電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12日消息,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近日發布《關於加快推進質量認證數字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其中明確,開發智慧農業技術裝備、工業機器人、智能計算設備、工業操作係統、數據采集傳感器、工業網關和智能檢測裝備等產業發展所需認證製度,遴選出一批高質量數字產品。
《指導意見》由市場監管總局、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人民銀行、國家數據局、國家密碼管理局聯合發布。
根據《指導意見》,到2030年,逐步完善新業態下的質量認證數字化建設頂層製度設計,健全數字化評價規則和技術規範,探索機器可讀標準在認證中應用,選育10家優秀數字化認證機構和50個數字化認證項目,形成認證賦能重點行業重點領域數字化轉型優良案例。到2035年,全麵建成層次清晰、守正創新的質量認證數字技術體係和實施體係,協同計量量子化、標準數字化加快構建高水平新型質量基礎設施,對接高標準經貿規則建設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數字化認證製度,充分適配各行業各領域發展需求。
推動認證機構和質量認證活動數字化發展方麵,《指導意見》提出,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創造質量認證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條件;提高認證業務數據結構化程度,規範認證業務數據接口,實現上下遊數據互聯互通、互信互認,降低企業質量認證成本。
探索人工智能輔助複核數字認證新模式,提高認證委托受理、現場審核、評定複核等關鍵環節的質量與效率,降低認證風險。
助力重點行業重點領域數字化轉型方麵,《指導意見》提到,針對新型工業各環節,建立實施符合高質量發展需求的質量認證製度、評價規則和技術規範。開展智能製造能力認證和工業操作係統認證,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和產品附加值。建立完善產品碳標識認證製度,加快綠色低碳技術、工藝、裝備應用,推進智能化綠色轉型。加強數字製造所需的軟件能力建設和質量管理,試點軟件工程全過程認證及新型工業化數據認證,實現工業化和信息化更高水平融合。
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促進農業生產智慧轉型和農產品加工智能轉型。探索開展智慧農場、智慧牧場和智慧漁場數字化場景認證,增強農業生產數字化發展基礎能力。
聚焦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重點打造涵蓋數字技術創新、數據要素賦能、戰略性新興產業生態建設的係統化服務認證支撐體係。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實現產品設計、服務體驗和管理決策的持續創新。深入開展金融科技產品認證,探索實施金融領域服務認證,推動金融服務安全防護水平提升。
加大對數字產業的質量認證支撐力度方麵,《指導意見》明確,加強數字化關鍵領域認證技術研究,開發智慧農業技術裝備、工業機器人、智能計算設備、工業操作係統、數據采集傳感器、工業網關和智能檢測裝備等產業發展所需認證製度,遴選出一批高質量數字產品。著眼培育消費品細分市場,推進網聯汽車、智能家電、新一代信息技術、服務機器人、養老裝備認證工作,豐富優質產品供給,重點滿足多層次、多元化消費需求。
著力健全數字基礎設施領域相關的產品、服務、管理體係認證製度,在操作係統、雲計算、數據中心、物聯網、數字平台、北鬥衛星導航等領域提升認證供給水平,研究建立數據流通利用等領域數據基礎設施認證。
積極開展數據安全管理和個人信息保護認證,探索實施個人信息保護合規審計、數據安全風險評估等服務認證,深化數據安全治理。創新評價技術,推進商用密碼認證體係建設,探索零信任、區塊鏈和隱私計算等可信數字化認證。
此外,《指導意見》還指出,用好已有資金渠道,統籌支持質量認證數字化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國際合作和應用開發。結合數字化認證活動特點製定包容審慎監管新模式,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先行先試。在數字化認證方案、實施流程、檔案留存、從業人員、審核發現、數據格式等方麵加快標準研究和轉化,持續完善現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促進質量認證基本規範和規則統一,逐步健全質量認證數字化標準體係。(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