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9月14日電 題:“+”出無限可能,打造創新高地——廣東“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觀察
新華社記者孫飛、印朋
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從1300多億元邁向2200多億元,區域協同聯動、定位互補的發展格局逐漸形成,加快人工智能與產業融合,垂直領域加速賦能……
“十四五”期間,廣東強化規劃牽引、產業集聚、技術創新,人工智能產業加速發展,為實體經濟“+”出無限可能。
記者近期在佛山南海采訪了解到,“安上了”AI大腦的垃圾焚燒廠,運行效率大幅提升,也為生態環境治理帶來了新動能。
瀚藍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金鐸說,經過與科技企業的協力研發,“AI垃圾焚燒大腦”在不少瀚藍的項目上線,如瀚藍南海綠電項目,應用AI後垃圾焚燒穩定性提升了23.08%。
今年7月,瀚藍環境還與科技企業聯合成立了人工智能聯合研究院,打造環保行業大模型及智能應用平台。
“国产AV蜜桃网站希望研究院研發的人工智能技術與解決方案,未來可複製推廣至全國,推動環保企業運營進一步向高效化、精細化方向轉型。”金鐸說。
這是廣東企業“人工智能+”的縮影。“十四五”以來,南粵大地全麵擁抱“人工智能+”,不斷形成以人工智能為引擎的新質生產力,為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注入動能。
2022年,廣東印發了《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2024年5月,《廣東省關於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的若幹措施》正式出台;2025年3月,《廣東省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若幹政策措施》正式推出……
一係列政策舉措強化了規劃牽引,提出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培育優質企業、打造應用場景、推動產業集聚發展、支持重點項目建設等措施,“人工智能+”在智能機器人、智能運載工具、智慧城市、智能製造、智慧金融、智慧家居等垂直領域加速賦能。
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廣東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1300億元、人工智能核心企業數量超800家。到2024年,廣東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已超2200億元、人工智能核心企業超1500家,逐漸形成以大型企業為龍頭、高成長性企業提供支撐、初創企業競相發展的“雁陣式”企業梯隊。
如今,以廣州、深圳為主引擎,珠三角為核心、粵東西北各地市協同聯動、區域定位互補的發展格局逐步形成。
在廣州,“AI+醫檢”正帶來更多便利。金域醫學人工智能技術顧問劉斯說,金域醫學此前發布了“域見醫言”行業大模型和智能體應用“小域醫”,可應用在實驗室檢測、醫檢項目推薦、報告生成和智慧報告解讀等場景,成為醫生身邊的醫檢AI助手。“目前‘小域醫’已對接全國超2萬家醫療機構,月活用戶數已超7萬,累計解讀報告近400萬個。”
在深圳,“機場旅客服務機器人”“AI+智能安全隱患違章巡查預警”等30個深圳國資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今年3月發布,包括交通、能源、建築、民生等多個領域。深圳市國資委主任楊軍說,將持續構建“市屬國企搭台、科技企業攻關、地方政府護航、金融資本賦能”的產業聯動生態,為新技術、新產品開花結果提供試驗場。
“深圳先進製造業發展較快,人工智能和人形機器人產業具有獨特發展優勢。”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市人工智能產業辦公室主任林毅說。如今,不少工業企業裝上了“智慧大腦”,生活服務領域機器人“上天、入地、下海”,“人工智能+”持續掀起熱潮。
在粵東西北,人工智能教育正在加速落地。廣東省教育廳廳長林如鵬說,廣東推進建立人工智能教育資源庫,整合珠三角地區的優質課程,如項目式學習手冊、微視頻等,通過相關平台向粵東西北地區開放,供教師下載使用,為鄉村振興和區域協調發展注入智能動力。
在不少業界人士看來,粵港澳大灣區兼具機電技術和數智技術兩大優勢,具備完整的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鏈,配套全、反應快、生態優。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曲曉傑說,廣東將支持更多人工智能與機器人企業在技術產業化、產品市場化和服務商業化等方麵不斷突破,加快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深化“機器人+”場景應用,加快打造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高地。(完)
關於国产AV蜜桃网站|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當前域名}.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