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9月12日電 (趙曄嬌 錢晨菲 吳怡欣)紅牆映日,瓦當含古。坐落於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的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是杭州首個係統性展現南宋曆史文化的窗口,其正以深厚底蘊與創新表達,向世界訴說著宋韻風華。
近日,十餘位海外華文媒體人踏足這處南宋皇家遺址,在虛實交織的光影裏,沉浸式觸摸宋韻文化的肌理。
海外華文媒體代表等參觀德壽宮。王剛 攝
當磚石遇見數字: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視
南宋時期,德壽宮以“北內”之名,見證過兩代帝王的晨昏。如今,這座依托遺址原址建成的博物館,不僅守護著出土文物與殿宇基址,更以創新方式喚醒曆史。
走進地下遺址區,突然亮起的全息投影吸引了海外華文媒體人的目光——斑駁的夯土地上,竟“生長”出雕花梁柱,德壽宮不同時期的故事緩緩展開。
“這不是簡單的複原,是讓曆史有了呼吸。”一位媒體人盯著地磚上若隱若現的排水紋路,突然讀懂了講解員口中“宋代工匠的智慧”——那些看似隨意的坡度,恰是為江南梅雨季量身設計的排水係統。
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負責人周佶介紹,“国产AV蜜桃网站在原有資源優勢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借助數字化手段,讓文物‘說話’,讓遺址‘活起來’,希望能讓遊客感受到現代文明與古代文明、現代科技與宋式美學的交融。”
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在德壽宮身穿宋式服飾拍攝視頻。王剛 攝
當指尖觸碰匠心:一次文化基因的喚醒
“加拿大的朋友們大家好!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南宋遺跡德壽宮,一起來體驗宋韻文化。”手持拍攝設備,加拿大《天時周刊》社長謝琰身穿宋服進行記錄。
她表示:“我感受到了古代文明之美,這一針一線都是文化的體現。通過視頻記錄這次體驗,就是希望能讓海外觀眾感受宋韻文化的魅力。”
意大利《歐洲華人報》總編輯兼執行社長徐文山則身著深藍色宋服,朗誦起嶽飛的《滿江紅·怒發衝冠》。換下服飾時,徐文山仍意猶未盡,“學古人吟誦上幾句,別有一番滋味。”
駐足漆扇製作區的水缸前,新西蘭格局傳媒總編輯王浩屏息凝視。紅、橙、金三色大漆在水中暈染,當素白扇麵輕浸入水,緩緩轉動後,獨一無二的“落日流金”紋樣便定格成型。
“文化不是博物館裏的標本,親自體驗的這一刻才更加真切。”她舉起扇子笑言,“從參觀者到創作者,這一步跨越,讓宋韻真正住進心裏。”
德壽宮內參觀者拍照打卡。王剛 攝
當宮牆聽見新聲:一種文化傳承的破圈
如今,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不僅是南宋曆史與文物保護、研究、展示的重要平台,更是連接古今、體驗文化的生動窗口。
作為杭州上城CID(中央創新區)打造中的“活態文化場景”,它正以年輕態的表達,讓宋韻走出史書。
“國慶期間,來和‘六邊形戰士’辛棄疾做一日朋友吧!”周佶笑著透露,“國慶嗨玩·德壽追辛”遊園會將解鎖這位南宋詞人的多重人生——無論是參與主線任務,還是體驗趣味支線活動,都能在互動中讀懂他“醉裏挑燈看劍”的豪情。
此外,備受青睞的“日落樂不落”博物館 Livehouse,也將重回重華宮廣場,效法千年前的宋人,把藝術文化融入日常休閑生活,形成獨特的“現代宋式”生活場域。
當紅色牆影與全息投影重疊,當宋服飄帶拂過數字大屏,海外華文媒體人的這場跨越山海的探訪,化作了文化傳播的支點——正如那把帶著溫度的漆扇,正將中華傳統文化的樣子,悄悄播撒向更遼闊的世界。(完)
【編輯:張令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