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New.4.com/func.php on line 127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tsxingyuan.com/cache/77/050ba/f774d.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New.4.com/func.php on line 115
新鳳霞之子吳鋼:將繼父吳祖光當親生父親,他定居法國現狀如何?

枯枝再春網

紅星資本局9月10日消息,今日,阿裏巴巴(09988.HK)

新鳳霞之子吳鋼:將繼父吳祖光當親生父親,他定居法國現狀如何?

1962 年的那個傍晚,北京公園裏的吳鋼還不知道,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稱呼即將被永遠定格。13 歲的少年剛剛從親戚口中得知驚天秘密 —— 那個總叫他"大牛"、帶他看京劇的吳祖光,並不是自己的親生父親!

沒血緣的父子情比金堅當他躲在公園裏發呆時,繼父吳祖光帶著弟弟妹妹找了過來,沒說什麽大道理,隻是把他攬進懷裏,弟弟塞來的水果糖和妹妹奶聲奶氣的"哥哥",讓這個剛經曆身世衝擊的孩子瞬間破防。多年後吳鋼才明白,親情的重量從來不由血緣決定,就像他嘴裏那顆 10 歲時為保護奶奶被撞斷的門牙,雖然隻接了一半,卻比任何血緣證明都更實在。

吳鋼的童年記憶裏,親生父親陳世起隻是個模糊的影子。那個天津"戲霸" 當年騙了母親新鳳霞,婚後暴露吃喝嫖賭的本性,直到 1949 年新中國成立後被抓,母親才在《新婚姻法》保護下離婚。兩歲起就跟著母親和繼父吳祖光生活的吳鋼,對吳祖光的感情遠比生父深厚。吳祖光總說這孩子有文藝細胞,當小吳鋼把京劇臉譜說成"臉上畫滿蠟筆",把國慶探照燈叫做"天上打架" 時,這位文壇大家就認定這孩子是塊料。即便後來有了親生兒女吳歡和吳霜,吳祖光對吳鋼也始終一碗水端平,三個孩子都是他的心頭肉。

特殊年代裏的點點滴滴,更讓這份父子情愈發醇厚。父母被打成右派時,吳鋼坐公交上下學,把學校發的蘋果餅幹全帶回家分給弟妹;1958 年吳祖光下放黑龍江,10 歲的吳鋼和母親省吃儉用寄去奶粉罐頭;陪奶奶買菜時遇到莽撞騎車人,他毫不猶豫衝在前麵擋著,結果撞斷了門牙。這些事吳祖光都記在心裏,後來總對人說:"這孩子比親兒子還懂事。"1976 年吳鋼插隊返城後,聽說生父陳世起想來見他,這個當年護著奶奶的少年態度堅決:"我隻有一個爸,姓吳。" 這句拒絕背後,是十幾年如一日的養育之恩沉澱出的真情。

在巴黎種下中國戲的根1991 年,當吳鋼帶著妻子範丁蕾和女兒吳蜜登上飛往巴黎的飛機時,行李箱裏裝的不僅是家當,還有繼父吳祖光的囑托和母親新鳳霞的戲曲情結。誰也想不到,這個當年在百貨商店設計櫥窗、開三輪摩托送貨的北京小夥,日後會成為中法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初到法國的日子並不輕鬆,為了生計,吳鋼白天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工作,晚上和周末就去眼鏡店打工,冬天站在店門口八個小時,臉凍得麻木,鞋子上結著冰碴也不敢動。就這樣拚了六年,他們才在巴黎買下房子,結束了租房生涯。

吳鋼的鏡頭始終沒離開過中國戲曲。從魯迅美術學院攝影係畢業後,相機就成了他形影不離的夥伴。在法國打拚期間,他更是把這項愛好做成了事業。2007 年,他的攝影畫冊《美麗的京劇》不僅被評為"中國最美的書",還代表中國參加世界書展,同年他斬獲第七屆中國攝影金像獎,成為業內認可的大家。但比個人成就更讓他驕傲的,是把中國戲曲搬上法國舞台。

從 2003 年起,他協助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創辦巴黎中國戲曲節並擔任藝術總監,到 2024 年第九屆戲曲節時,已經能吸引 80% 的法國觀眾,每場演出上座率超九成,京劇《趙氏孤兒》還拿下了最高獎"塞納大獎"。看著法國觀眾為京劇唱腔鼓掌,吳鋼覺得那些在眼鏡店凍僵的日子都值了。

在法國的三十多年裏,吳鋼活成了文化融合的標本。他通過法國藝術家組織 AGESSA 注冊,雖然要把收入的 30% 用於社保,但也享受到了完善的醫療和退休保障。女兒吳蜜在巴黎長大,卻繼承了父親的藝術基因,2017 年她的水墨作品《蓮緣》在巴黎十三區政府展廳展出,用西方抽象形式表現中國蓮花意象,驚豔了當地藝術圈。父女倆還合作出版了《一九七九年的〈茶館〉劇照》,把吳鋼當年拍攝的經典話劇照片留給後人。

每年春節,吳鋼都會帶著家人視頻連線香港的吳歡和美國的吳霜,雖然兄妹仨天各一方,但這份跨越國界的親情從未淡去。最暖的牽掛,最遠的鄉愁如今 76 歲的吳鋼在巴黎安享晚年,但他的生活裏處處是中國印記。書架上擺著母親新鳳霞的評劇唱片,冰箱裏總備著從北京帶的老醬菜,牆上掛著自己拍攝的京劇劇照。這個當年在公園裏被繼父找回的少年,用一輩子詮釋了什麽是真正的親情 —— 吳祖光中風癱瘓時,他放下巴黎的工作回國照顧,每天推輪椅陪繼父看風景;母親去世後,他把對雙親的思念都融進鏡頭裏,讓中國戲曲在異國綻放光彩。

吳鋼的故事藏著兩個動人的真相:親情從不由血緣定義,當年吳祖光那句"跟爸爸回家" 的溫暖,比任何血緣證明都更有力量;文化傳承也從不因距離褪色,他在巴黎戲曲節上播下的種子,如今已長成中法交流的大樹。從 10 歲保護奶奶斷的半顆門牙,到 70 多歲仍在傳播京劇藝術,吳鋼用一生證明:真正的根,紮在心裏;最好的傳承,活在行動中。

現在的吳鋼依然保持著攝影習慣,鏡頭下既有塞納河的晨光,也有京劇水袖的剪影。他常說自己是"北京長大的巴黎人",這種雙重身份恰恰成就了最獨特的人生風景。就像他鏡頭裏那些定格的瞬間,美好從不怕遙遠,真情永遠能跨越山海。

訪客,請您發表評論:

網站分類
熱門文章
友情鏈接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