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晚8點30分,羅永浩在抖音、B站、微博等平台開啟直播,對近日與餐飲品牌西貝的爭議作出回應。
直播當中,羅永浩表示,自己並不反對預製菜,隻是想借此事件,讓預製菜市場透明化,維護消費者的知情權。記者注意到,在直播平台剛開播一分鍾,在線人數就突破10萬+。
12日晚,羅永浩開直播後表示,這次是在出差途中臨時出了這個事,不得不應對,做了這個直播,相應的他們團隊的技術支持並沒有都到,所以他們臨時借調了一些人員,沒做好直播準備,請大家見諒。
羅永浩直言,“你們沒發現(西貝)公關團隊特別不專業嗎,太奇怪了,他們公關團隊不專業程度,跟国产AV蜜桃网站現在直播技術團隊不專業程度有一拚。”
直播剛開始,羅永浩在抖音平台表示此次直播要避嫌,要關閉打賞並暫時下架商品。
羅永浩直播再曬西貝“堂食袋裝”產品:
我覺得按正常人類的理解這就是預製菜
“什麽叫‘堂食袋裝’‘非直接提供消費者’?順便也問問@西貝賈國龍。”9月11日晚,羅永浩曾曬出兩袋由西貝旗下企業生產的食品,外包裝顯示分別為“小牛燜飯牛肉包2.5kg(堂食袋裝)”“椒麻雞350g”,喊話西貝回應預製菜爭議。
9月12日,羅永浩在微博、抖音、B站等多個平台開啟直播,談近日關於西貝預製菜的問題。
在直播中,羅永浩再次曬出了“小牛燜飯牛肉包2.5kg(堂食袋裝)”的相關圖片。羅永浩表示,這已經是做好半成品的菜,隻不過上麵寫的非即食,是拿到店裏打開袋給你熱一下,弄熟了以後端上桌你就就可以吃了,“我覺得這按正常人類的理解就是預製菜,可是他們老板又說百分百沒有預製菜,這個我就不知道怎麽回事了。”
此前,羅永浩發文稱:“今天晚上8:30,我會在三個平台上同時直播談談這件事。我的訴求並不是打這個西貝,或是賈老板,我對他們沒什麽興趣。但我很希望借著這次的事件,推動中國預製菜行業透明化,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所以今天晚上也會提到一些其他餐飲企業。”
據此前報道,9月10日,羅永浩發微博公開吐槽連鎖餐飲品牌西貝“幾乎全都是預製菜”。
隨後,西貝方麵回應稱,店內的招牌菜,牛大骨是每天早上現煮的,蓧麵也是店內工作人員現場手搓的,“不存在預製”。11日晚,西貝創始人賈國龍表示:“一定會,国产AV蜜桃网站一定會起訴他,一定一定會起訴他!”
對此,羅永浩發微博回應稱“準備好了”,並懸賞10萬元公開征集西貝使用預製菜的“真憑實據”。
9月12日,多家媒體實地探訪西貝線下門店並進行直播。直播當中,後廚曾出現袋裝冷凍魚、袋裝雞湯等,網友看後紛紛表示質疑。
此前,西貝方麵曾發布《致顧客的一封信》,對近日的預製菜爭議用42頁的篇幅作出詳細回應,並對羅永浩當日所食用的菜品製作過程進行公示。
曾稱“好菜全是預製出來的”西貝創始人賈國龍
如今為何對預製菜避之不及?
記者注意到,如今對預製菜避之不及的賈國龍,曾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品牌,衝入預製菜賽道。3年前,賈國龍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預製菜是未來餐飲的大趨勢,西貝將持續布局新零售,以賈國龍功夫菜打開預製菜市場。”
羅永浩發博吐槽
何為預製菜?
預製菜究竟是什麽菜?消費者和餐飲從業者似乎有著較大的認知差距,這也是雙方觀點撕裂的原因所在。
2024年3月,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加強預製菜食品安全監管 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通知明確了預製菜定義和範圍,規定預製菜中不添加防腐劑,推廣餐飲環節使用預製菜明示。
其中提到,預製菜也稱預製菜肴,是以一種或多種食用農產品及其製品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調味料等輔料,不添加防腐劑,經工業化預加工(如攪拌、醃製、滾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製成,配以或不配以調味料包,符合產品標簽標明的貯存、運輸及銷售條件,加熱或熟製後方可食用的預包裝菜肴,不包括主食類食品,如速凍麵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飯、蓋澆飯、饅頭、糕點、肉夾饃、麵包、漢堡、三明治、披薩等。
在回答“預製菜範圍如何理解”的提問時,市場監管總局相關司局負責同誌表示,考慮到連鎖餐飲企業廣泛應用中央廚房模式,其自行製作並向自有門店配送的淨菜、半成品、成品菜肴,應當符合餐飲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和標準要求。中央廚房製作的菜肴,不納入預製菜範圍。不經加熱或者熟製就可食用的即食食品,以及可直接食用的蔬菜(水果)沙拉等涼拌菜也不屬於預製菜。
在回答“大力推廣餐飲環節使用預製菜明示有何考慮”的提問時,市場監管總局相關司局負責同誌表示,推廣餐飲環節使用預製菜明示,是保障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回應社會關切的重要舉措。
9月11日,西貝創始人賈國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西貝的中央廚房預加工,配送到門店的是原料,例如羊排被切割成標準形狀等。預製和預製菜是兩回事,預製是提前加工、預加工。預製菜是成品,是將熟食加工好冷凍,再拆包裝後加熱直接食用。
賈國龍稱西貝無預製菜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賈國龍在此次事件中否認了“預製菜”,但其曾公開表示“好菜全是預製出來的,越高級預製程度越高,預製是個科學,預製是個工藝”,並稱預製菜是“餐飲大趨勢”。
西貝創始人賈國龍(圖源:澎湃新聞)
據澎湃新聞報道,談及預製和預製菜,9月11日,賈國龍在麵對媒體采訪時表示,此前自己確實發表過類似於“高級菜才預製”的言論,例如魚翅和鮑魚等高級菜肴都需要長時間地預製,“預製就是預加工,但国产AV蜜桃网站不是預製菜,國家對預製菜有嚴格定義。按國家的規定,国产AV蜜桃网站沒有一道菜是預製菜,做熟環節都在門店進行。”不過,賈國龍也指出,饅頭是在中央廚房做熟的,在國家標準中,主食類和麵點類是允許在工廠做,再到門店加熱,它不屬於預製菜。
“預製菜未來一定是大趨勢。”談及對預製菜的看法,賈國龍表示,西貝目前雖然不用預製菜,但也不黑預製菜。預製菜也分三六九等,分高品質和低品質。預製菜也有好處,例如整體效率的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品質的穩定,還有美食平權,造福老百姓,這是有一定未來的。不過,目前西貝無法承諾未來會不會做預製菜。
賈國龍還表示,“西貝此前做過預製菜,叫功夫菜。但很早店裏就不賣了,国产AV蜜桃网站目前有一個‘西北放心早餐’,目前是線上賣。”
市監總局年初稱正完善預製菜標準體係
多年前,賈國龍還曾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品牌,衝入預製菜賽道。
據媒體報道,2019年9月,西貝推出第一道預製菜產品羊蠍子。疫情後,不少企業發現到家消費的需求激增,西貝也開始重點關注預製菜業務,並推出了賈國龍功夫菜,以半成品菜的形式主打到家場景下的“家庭消費”。品牌推出後,西貝集團也加緊了中央廚房的建設。2020年5月,賈國龍功夫菜在天津投資10億元建設中央廚房,希望通過中央廚房輻射京津冀地區。2020年10月,賈國龍功夫菜首店在北京金源購物中心開業,主營西北菜和八大菜係。
進入2022年,賈國龍功夫菜並沒有停止對門店模式創新的探索步伐。當年8月,賈國龍功夫菜首家體驗店在北京中關村e世界開業,但開業半天即被叫停,引來外界諸多猜測。後來有消息稱,位於北京的8家賈國龍功夫菜線下店,已有6家處於停業狀態。
如今,賈國龍介紹,前幾年,西貝門店確實做過預製菜,2020年開始還大力發展過“功夫菜”,但從2023年開始逐步縮減這一品類。到2025年,西貝門店內已經完全沒有預製菜的身影了。賈國龍還提到,目前西貝有一個團隊專門負責早餐業務,即“西貝放心早餐”。該係列雖然涉及預製菜,但隻在線上平台和商超售賣,與西貝門店沒有關聯。
記者也注意到,今年年初,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披露了數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的針對預製菜行業發展要建立統一標準體係建議的答複。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稱,目前正在完善預製菜標準體係。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給代表委員提出的針對預製菜產業發展要建立統一標準體係建議的答複中稱,目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已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製菜》列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立項計劃,組建專項工作組,有序推進標準研製工作。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正在組織研製《預製菜術語與分類》,對預製菜相關術語的定義和類別進行規定。
預製菜有無標準?公開菜單侵權嗎?
以何名義起訴羅永浩?
律師解讀“西貝事件”6大焦點
什麽是預製菜?顧客評價餐館的邊界在哪裏?羅永浩可能成為被告嗎?這場“預製菜”之爭將會如何落幕?記者請四川一上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林小明律師、廣東哲清律師事務所馬俊哲律師進行了解讀。
西貝發公開信
焦點1:
“預製菜”有無專業權威的國家標準?
說“預製菜”就是詆毀嗎?
林小明:2024年3月,六部委《關於加強預製菜食品安全監管 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下稱《通知》)寫明:“預製菜也稱預製菜肴,是以一種或多種食用農產品及其製品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調味料等輔料,不添加防腐劑,經工業化預加工(如攪拌、醃製、滾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製成,配以或不配以調味料包,符合產品標簽標明的貯存、運輸及銷售條件,加熱或熟製後方可食用的預包裝菜肴。”預製菜主要是指菜肴的製作方式和過程,其標準應符合一般非預製菜肴的標準。預製菜本身並沒有低於正常菜品的要求,可能給普通消費者感覺口味趕不上普通現製菜肴可口,因此,就大眾感覺和認識而言,預製菜可能要低級一點。
馬俊哲:目前判定預製菜的正式國標還沒出來。上述文件是國務院部門的通知文件,屬於政策性文件,並非國標。預製菜是一個中性詞,本身不包含褒貶義,所以稱呼為預製菜不一定是詆毀,隻是人們往往傾向於認為現場製作的菜肴更新鮮,但是預製菜不一定比現場製作的難吃。
焦點2:
餐館若用預製菜做菜,
是否必須提前告知消費者?
林小明:上述《通知》明確“大力推廣餐飲環節使用預製菜明示,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也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份、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後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因此,若相關餐飲店使用預製菜,應當提前告知或向消費者明示,否則可能涉嫌侵犯消費者知情權。
馬俊哲:目前沒有任何法律規定餐廳必須告知顧客哪些是預製菜,哪些不是預製菜。但是,如果餐館標榜自己是現場炒製的,而事實上隻是普通加熱一下,則屬於欺騙消費者。
長沙一家西貝門店 (記者劉孝斌攝)
焦點3:
羅永浩對西貝的評價引起了軒然大波
比普通消費者的一個差評影響大得多
像這樣的名人大V,
是否擁有和普通人平等的吐槽權、差評權?
林小明:無論名人大V還是普通老百姓,無論是羅永浩還是李永浩,都有言論自由,也就是像普通人那樣的吐槽權、差評權。不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認定行為人承擔侵害除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外的人格權的民事責任,應當考慮行為人和受害人的職業、影響範圍、過錯程度,以及行為的目的、方式、後果等因素”,因此,名人若因其行為侵害了他人人格權,可能會因其職業、影響範圍等因素而承擔比普通人實施的影響更大的責任。
馬俊哲:法律並未規定名人不能公開批評產品,而事實上,羅永浩正是因為公開批評而成名的,他雖然是名人,但是毫無疑問也是消費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15條,消費者有權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監督批評。隻要羅永浩並未超出正常的批評限度,都是屬於合法範圍,而且個人認為這個批評可以增添適當的修辭手法和適當的主觀感受。
焦點4:
西貝公開了羅永浩當天所吃13道菜的菜單,
是否涉嫌侵權?
林小明:若羅永浩並不願他人知曉其就餐的私密活動,或其消費的菜品的品種和價格等私密信息,那麽西貝方麵可能涉嫌侵犯隱私權且屬於不專業的行為。
馬俊哲:因為店家和羅永浩有糾紛,有前因後果,因此,一般公眾會認為該“羅永浩菜單”中的“羅永浩”就是名人羅永浩,而該菜單就是“羅永浩曾經吃過的菜的菜單”,由於公眾會識別出“羅永浩菜單”和羅永浩本人的關聯性,店家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推出該菜單並且獲利,將會侵害其姓名權,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三條規定:“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轉讓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名稱,店家有可能要停止侵害、賠禮道歉和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
長沙西貝門店的菜品 (記者劉孝斌攝)
焦點5:
西貝可能會以什麽名義來起訴羅永浩?
林小明:若羅永浩所述“發現幾乎全都是預製菜”並非實情,而是其信口胡謅,則其行為可能構成侵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規定:“民事主體享有名譽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名譽是對民事主體的品德、聲望、才能、信用等的社會評價”,一旦羅永浩被法院認定以“幾乎全都是預製菜”“惡心”等虛假、惡意的表述貶損西貝的商譽,則可能要根據法律規定承擔相應侵權責任。
馬俊哲:西貝大概率會以名譽權侵權為由起訴羅永浩。他們可能會主張,羅永浩稱“幾乎都是預製菜”“惡心”等言論導致西貝社會評價下降,超出了消費者合理批評的範疇,要求其賠禮道歉;如果能夠鑒定出實際損失,還可以要求羅永浩承擔相應的損失。
那消費者有無權利未經實際調查,就主觀認為餐廳的菜幾乎都是預製菜呢?顯然,消費者不能未經調查就主觀臆斷,並向公眾發布自己的判斷。
但是,當前預製菜國家標準與消費者認知存在鴻溝:國家標準認為“中央廚房半成品不屬於預製菜”,但消費者普遍將“非現做”視為預製菜。在官方僅有政策性的通知文件和消費者普遍認知與官方不一致的前提下,部分消費者誤將部分菜肴認為是預製菜,不應輕易地認為其不合理地使用消費者的批評權。
焦點6:
羅永浩敗訴的話,
需要做什麽?賠償還是道歉?
林小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人格權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權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消除影響、恢複名譽、賠禮道歉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因此,羅永浩如果敗訴則需要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比如消除影響、恢複名譽和賠禮道歉,甚至承擔賠償經濟損失等責任。
馬俊哲:如果羅永浩敗訴,一般是需要做以下這些:停止侵害、恢複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盧曉川
來源:作者: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