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前言 提起康輝,大家腦子裏蹦出來的,準是《新聞聯播》裏那個字正腔圓、沉穩大氣的主持人形象。 而他和妻子劉雅潔結婚二十五年,感情好得讓人羨慕,但這對夫妻有個特別的選擇,不要孩子,堅持丁克。
但即使是這樣,如今54歲的康輝,也踏踏實實地在人生,走出了自己的一條大道,活得有滋又有味.... 從“差點錯過”到“央視金話筒” 康輝打小就不是那種滿街瘋跑的皮孩子,河北石家莊一個普通家庭長大的他,性格有點內向,更愛抱著本書,一坐就是大半天,完全沉浸在書的世界裏。
在學校,那也是老師眼裏的好學生,成績拔尖,學習自覺,家長會上總被點名表揚。 高中時,他進了學校的廣播站,這算是播下了夢想的種子,那會課下他就愛練習播新聞,練著練著,心裏就認定了要走播音主持這條路。
考大學,他心心念念的就是中國傳媒大學,可誰成想,錄取通知書寄到家,打開一看,傻眼了——是天津商學院!
這對滿懷憧憬的康輝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 好在康輝的父親是個明白人,也心疼兒子,他立馬跑去打聽,這才知道,是檔案和成績壓根兒沒送到北廣!
老爺子東奔西跑,費了好大一番周折,終於把這事給扳了回來,康輝這才如願踏進了北廣的大門。
進了大學,康輝那股子認真一點沒鬆,他知道幹這行,基本功太重要了。 於是他天不亮就爬起來,找個空曠地練聲,從呼吸到吐字,一絲不苟,走路吃飯,嘴裏都念念有詞,琢磨著發音。
這份刻苦,為他日後進入央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進了央視這個頂尖又嚴苛的地方,康輝更拚了,剛去那會,他每天都比別人早到倆小時,一頭紮進稿子裏,一個字一個字地摳,易錯的詞句重點標注,連標點符號都不放過。
為了讓播報更有感染力,他不僅看稿子表麵,還深挖新聞背後的背景故事,反複練習語氣語調,碰上重大直播,那準備得更充分。
最讓人佩服的是2020年那次直播,眼瞅著快開播了,18點52分才拿到最終定稿,離上播隻剩8分鍾!
厚厚一遝稿子,兩萬多字,不僅要快速看完,還得理清邏輯,把握播報節奏,這壓力,一般人想想都腿軟。 可康輝迅速鎮定下來,為了避免翻頁出錯,他把所有稿紙展開,一張張用力折出明顯的褶皺。
播報後半段,鏡頭裏都能看到他嘴唇從紅潤變得發白,但聲音依舊穩穩當當,字字清晰,一個磕巴沒有。 整整22分38秒的超長口播,創了記錄,也震撼了全國觀眾。
事後大家都在誇他業務能力超強,可康輝自己卻在反思一個小插曲:直播時耳返意外鬆動了。 他經過短暫思考,果斷抬手調整了一下,這份臨危不亂的應變能力,保證了節目的完美呈現。
在央視三十多年,康輝就是靠著這份極致的嚴謹和專業,一步步贏得了“金話筒”的讚譽,成了新聞播音部的頂梁柱... 25年婚姻裏的“甜蜜蜜” 而他事業成功的背後,離不開一個默默支持他的女人,妻子劉雅潔,他們的緣分始於大學校園。
一次偶然的機會,劉雅潔看到了康輝排練話劇,台上那個認真的學長吸引了她,而康輝也對這位漂亮的師妹一見傾心。
相處下來,兩人感情越來越好。康輝的父親來學校看兒子,劉雅潔熱情招待,老人家也覺得這姑娘不錯。 畢業後,康輝進了央視,為了不和男朋友分隔兩地,劉雅潔也選擇留在北京工作。
在同事朋友眼裏,他倆是郎才女貌,特別般配,央視的老同事回憶,那時候經常能在小區裏看到他倆手拉手散步,那份甜蜜勁,藏都藏不住。
有次康輝參加一個節目,節目組安排了個任務:給老婆打電話說“我愛你”,當《甜蜜蜜》的彩鈴響起時,康輝臉上就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電話接通,那句“我愛你”說出口,周圍嘉賓都跟著歡呼起哄,連朱迅都感慨,結婚這麽多年了還能這麽“膩歪”,真不容易。
康輝自己卻說,這段通話能不能播,得征求妻子的意見,“她的意見很重要”,這份尊重和理解,貫穿了他們二十五年的婚姻生活....
不過,這對恩愛的夫妻,在結婚後做了一個讓很多人不太理解的決定:不要孩子,選擇丁克。 這在傳統觀念裏,確實是個特別的選擇,康輝的父母生前也盼著能抱上孫子孫女,老人家那份期待,康輝心裏都明白。
但康輝和妻子劉雅潔,經過深思熟慮,還是堅持了自己內心的想法,他們對幸福的定義,和別人不太一樣。
央視新聞工作的強度有多大?重大事件報道起來,晝夜顛倒、連續作戰是常事。 劉雅潔也曾提到過,康輝曾為報道連續工作幾十個小時,一年到頭出差的日子多得數不清。
這種工作節奏下,要養育孩子,確實麵臨巨大的現實挑戰。 雖然沒有子女,但康輝和妻子的生活並不冷清,他們養了貓咪,把貓咪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疼愛。
康輝後來在參加活動時,也回應過關於“不生孩子”的疑問,他說得很實在:每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沒有統一的模板。
他從這些寵物身上,得到了無條件的信任和依賴,在照顧它們的過程中,喂食、鏟屎、陪伴,他也體會到了為人父母的那種責任感和付出後的滿足感。
這種情感連接,對他們夫妻而言,是真實而溫暖的。 如今54歲的康輝,早已不是當年那個青澀的播音員。
作為央視新聞播音部的主任,他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但他對新聞播報的那份熱情和極致追求,一點沒變。
國家級的大型活動,像國慶閱兵解說、冬奧會閉幕式,都能聽到他沉穩有力的聲音。 他還走出演播室,擔任了節水大使,為公益事業奔走;代表中國擔任巴黎奧運火炬手,在國際舞台上展現中國風采。
工作之外,他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生活節奏,他寫書,《平均分》《康輝咬文嚼字》這些著作,分享了他的經曆和對語言文化的思考。
在書裏,在演講中,他傳遞著自己的生活哲學:“人生的離別本是常態,能相聚時珍惜每分每秒”,“個體生命可以通過多重角色拓展寬度”。 而回到家裏,有相濡以沫的妻子,有活潑可愛的貓咪....
他和妻子經常回河北無極縣老家看看,關心家鄉的發展,還支持當地小學建設語言藝術教室,這或許也是他對家鄉、對“傳承”另一種形式的回饋。
他用實際行動證明,孝順和回饋社會,並非隻有生兒育女這一種方式。 結語 康輝的故事,沒有按著世俗的劇本走,他沒有選擇兒孫繞膝的傳統幸福模式,而是和妻子一起,在事業與愛情的平衡中,在個人價值與社會責任的交織裏,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第三條路”。
這條路,有事業的巔峰,有愛情的甜蜜,有對專業的極致追求,也有對生活的獨特理解和安排。 他養貓、寫書、做公益,把日子過成了自己舒服的樣子。
54歲的康輝,用他的選擇和行動告訴国产AV蜜桃网站:人生沒有標準答案,幸福也沒有固定模式。 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麽,有能力去追求,並且能坦然承擔選擇帶來的所有。
在尊重傳統的同時,也能勇敢地定義屬於自己的幸福,活出獨一無二的精彩。,這或許,就是康輝這條“大道”上,最動人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