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年前,大西山烽煙驟起,見證了平西抗日根據地艱苦卓絕的鬥爭,也見證了國際友人與中國人民共同抗擊日寇的同心合力。
大覺寺、鷲峰、陽台山、鳳凰嶺……如今的北京大西山,已經成為人們休閑旅遊、親近自然的城市後花園。
貝家花園北大房。
經曆了百年歲月,碉樓依舊堅守在這片土地上。
碉樓一層,貝熙葉診室已被複原。北京日報記者 鄧偉攝
抗戰歲月
國際友人並肩戰鬥
1937年,北平淪陷,海澱大西山地區背靠平西革命根據地,平西地下交通線應運而生。在這條隱蔽戰線上,有一批國際友人與中國人民同仇敵愾、並肩戰鬥。
法國醫生貝熙葉就是其中一位。1913年,貝熙葉來到中國,成為法國駐華公使館醫生,並在法國醫院擔任院長。後來他為了給女兒養病,在西山建起了貝家花園。這座山間別院曾是“中法社交中心”,後來成為貝熙葉救治當地百姓的診所,繼而成為向抗日根據地運送藥品的中轉站之一。
“當年国产AV蜜桃网站家門口的路,是貝熙葉到貝家花園的必經之路,一開始貝大夫是開著車從門前經過,後來汽油管製,他就騎著自行車經過。”今年94歲的胡保善老人,是當年貝熙葉大夫救治過的病人之一,至今他還記得貝家花園碉樓樓梯下的那張手術床。他也是抗戰勝利後才知道,貝大夫一直在給八路軍送藥品,還經常給八路軍戰士治病。
七七事變後抗日根據地急需藥品,當時北平地下抗日情報人員黃浩找到貝熙葉請求援助,貝熙葉欣然應允。從位於今天王府井大甜水井胡同16號院的城裏住所出發到貝家花園,全程超過40公裏。當時已是七旬老人的貝熙葉,不知道騎行了多少回,中途還要穿過重重關卡,開辟了一條自行車“駝峰航線”,白求恩大夫所使用的藥品,不少都是由貝熙葉運送出去的。
提到平西地下交通線,除了貝熙葉,還有一位英國人——林邁可,他不僅通過這條交通線為抗日根據地運送物資、藥品,更通過這條交通線躲避了敵人的追擊。
當時,林邁可是燕京大學的經濟學講師,他多次途經管家嶺、車耳營、鳳凰嶺一線的山路為根據地運輸奇缺物資,早被日本人盯上了。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林邁可一行被日本人追捕,來到的第一站就是貝家花園,並在這裏得到了貝熙葉管家、中共地下黨員王嶽川的幫助,隨後被遊擊隊員平安護送進入抗日根據地。如今,他們前往抗日根據地走過的線路被命名為林邁可小道。
無論是自行車“駝峰航線”還是林邁可小道,都是當時北平城與晉察冀抗日根據地之間眾多秘密交通線中的一段,見證了一段段國際友人與中國人民共同抗擊日寇的深情厚誼。
遊客參觀“紅色血脈:平西地下交通線主題展”。北京日報記者 鄧偉攝
發展時代
“地下交通線”成新打卡點
於娜是貝家花園的講解員,家就住在五六公裏外的蘇家坨鎮聶各莊村,以前也曾聽過村裏老人提起“貝大夫”,卻從沒想過自己會與他有什麽交集。2023年,於娜剛成為貝家花園的講解員時,光“讓·熱羅姆·奧古斯坦·貝熙葉”這個很是拗口的名字就背了不知多少遍。
“貝家花園是2015年完成修繕開放的,許多人慕名而來。今年貝家花園再次修繕,於9月5日重新開放。”於娜帶著記者探訪這座大西山上的“明珠”。
貝家花園的碉樓前,門楣上鑲嵌著刻有“濟世之醫”四個大字的漢白玉石匾。碉樓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是貝大夫的診所,如今按原樣進行了複原。一層外間是候診區,右手樓梯下是診床,左手擺放著兩個長凳,內間是問診區,擺放著一張長桌。牆上的一張張老照片,講述著貝熙葉從醫生涯的故事。
“碉樓二層是診療室,三層是藥品庫,形成完整的醫療空間。就在這座碉樓裏,貝大夫曾為八路軍戰士做過手術。”於娜介紹。
過了碉樓,順著青石台階向上走,右手的空地上是一片橡樹林。橡樹在法國曆史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這百餘棵橡樹是貝熙葉當年在建設貝家花園時種下的,如今已亭亭如蓋,成為中法文化交流的見證。
過了橡樹林,不遠處就是貝家花園的北大房,一層複原了當年貝熙葉生活的場景,貝熙葉和吳似丹的生活照、齊白石贈送給貝大夫的畫作複製件,記錄下當年情景的照相機……二層布置了“國際友誼的曆史印記”主題展,介紹了貝熙葉、白求恩、斯諾、林邁可等國際友人襄助中國人民抗戰的事跡。這裏還展示了見證中法文化交流的“中法文化小道”——在這裏,聖-瓊·佩斯寫下了後來為他贏得諾貝爾獎的長詩《遠征》,校審法文版《紅樓夢》的安德烈·鐸爾孟曾是貝家花園座上賓。
貝家花園向北約1公裏,是陽台山自然風景區,慈禧曾經走過的妙峰山古香道中北道,在抗日戰爭期間是平西地下交通線的重要通道,地下交通員們混在進香的人群中,傳遞了無數情報和物資,大批青年學生和革命知識分子從此地奔赴根據地。
山腳下,有“紅色血脈:平西地下交通線主題展”。展覽展示了平西抗日根據地、平西地下交通線以及與平西地下交通線結緣的國際友人援華抗戰主要事跡。如今這裏還開發了“平西光影”平西地下交通線MR視覺體驗項目。
戴上MR眼鏡,大西山的沙盤躍然眼前,沿著層巒起伏的山脈,20多處平西地下交通線上的交通站躍然眼前。如今它們是什麽樣的?伸手觸摸,瞬間切換到實景照片,讓人感受到這80年換了人間。在虛擬現實間,可以“觸摸”交通線上的文物,可以走進交通站,尋找情報,通過“發報機”將緊急情報傳遞……
“圍繞平西地下交通線的紅色資源和貝熙葉、林邁可這樣的國際友人,国产AV蜜桃网站積極挖掘紅色曆史,努力將陽台山打造成一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目前陽台山已經成為國際友人緬懷、紀念之地,每年都有上百位國際友人前來參觀。”陽台山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負責人董亮歌介紹。去年7月,國際合作社日、工合國際成立85周年暨京津冀國際友人文化聯建發展研討會就在這裏舉行。今年8月29日,致敬國際友人——京津冀國際反法西斯走廊論壇活動也在這裏舉行,國際主義教育基地、國際交流基地揭牌。
這兩年,陽台山還打造了以國潮文化為內核的露營基地,以文化為依托,以旅遊為抓手,賡續千年文化底蘊和紅色血脈。
文旅活動帶更多人走進大西山
記者注意到一個細節,在貝家花園南大房,有一架望遠鏡。當年,貝熙葉在這裏舉行沙龍的時候,會通過望遠鏡眺望京城方向,看看客人們到哪兒了。當年貝熙葉在西山的老照片也顯示,周邊少有樹木,滿目荒蕪。
的確,新中國成立之初,北京的森林覆蓋率僅為1.3%,曾被世界防治荒漠化和沙化會議列為“沙漠邊緣城市”。如今的大西山,望遠鏡下是連綿不絕的樹冠,再難探看行人的行蹤。
風景秀麗的海澱大西山,占地27平方公裏,曆史文化資源豐富,共有89處文物,如何更好地發揮大西山的作用?蘇家坨鎮下了一盤文旅煥活大棋。
“小年,国产AV蜜桃网站有千人餃子宴,太平鼓、撲蝴蝶、單槌大鼓、少林子弟棍會等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表演;春末,有玉巴達文化沙龍,推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玉巴達杏,還在謀劃牽手故宮、香山、頤和園、圓明園等開展聯名活動,融入中軸線、三山五園文化譜係;立夏,有傳承300多年曆史的'百家粥',秤人、畫立夏蛋……”蘇家坨鎮市民活動中心負責人於寶海細數鎮裏多彩活動,越來越多的人跟著活動走進大西山。
去年8月,“一路向北 追光逐夢”2024年蘇家坨鎮騎跑兩項自我挑戰賽在大西山旅遊路上舉辦,吸引眾多騎行愛好者參與。今年,更大規模的騎跑活動已在謀劃。“古道尋緣”交友、聽星空音樂會、逛山林雅市……連續舉行兩年的“一路向北 追光逐夢”大西山山林生活文化節,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進大西山。
如今,總建築麵積超過150萬平方米的蘇家坨鎮·一鎮一園集團產業項目已經在大西山的青山旁拔節生長,聚焦研發設計、未來能源等領域,融合人才公園、綜合商業、休閑度假等業態,形成西山腳下的創新產業生態圈。
“依托鎮裏的紅色資源,国产AV蜜桃网站以科創領航、生態固本、文化賦能,打造了大西山文化示範區。實現紅色基因年輕化傳播。”蘇家坨鎮黨委副書記郭興禹說,從貝家花園修繕到陽台山紅色文化旅遊區建設,再到鷲峰生態研學旅遊區和西山古香道文化發展行動計劃,蘇家坨鎮將不斷深化“文化+科技+生態”融合發展戰略,加速落地更多農林文旅體項目,讓大西山成為彰顯首都風範、海澱魅力、蘇家坨底蘊的文化新高地。
跨越時空的對話
胡保善:
做好新中國建設大潮中的一顆螺絲釘
1913年,貝熙葉從法國來到中國。同一年,我的父親胡玉樹,以勤工的身份去往法國,在法國西北部第厄普人造絲廠工作。
父親當年經常和我講述他們在法國的歲月。1916年當地華工學校成立,父親是首批學員。周恩來去法國時,父親是接待員,他們在法國住所開會時,我的嶽父段祺光為他們守門。後來我的嶽父回國後也成為平西地下交通站的一員,我嶽母的哥哥也是遊擊隊員。
在戰火中長大,我沒上過什麽學,在中法大學附屬機器廠、儀器廠,白天做工,晚上上課。新中國成立了,国产AV蜜桃网站迎來了新生。我在清華實驗室製造過設備,1953年建設石油學院時我籌備了石油學院的實習工廠,後來調到北京市科委搞行政,再後來參與籌備成立科學技術出版社和印刷廠……
如今我已經退休30年了,見證了國家的飛速發展,現在吃喝不愁,生活幸福。回望當年,更感謝父輩們的浴血奮戰,感謝貝大夫等國際友人的支援。希望年輕人多看一些好書,多運動,關心時事,學好一門本領,將來為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做好新中國建設大潮中的一顆螺絲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