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 夏先清 楊子佩
隨著監管趨嚴,此前火爆的“外賣大戰”逐漸趨於平靜,但問題並沒完全解決。在河南鄭州,有消費者反映,堂食外賣雙標定價問題依然存在。堂食外賣雙標定價合理合法嗎?
“平常在店裏喝一碗胡辣湯隻需7元,但是如果點外賣則要貴幾元。”在鄭州工作生活的肖婷婷對記者說,類似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像河南人常吃的燴麵,店裏一大碗燴麵售價僅為15元,而在外賣平台上,同樣的一碗燴麵售價卻要24.9元,相差近10元。
不光是同款燴麵堂食和外賣價格不統一,記者注意到,這種雙標定價現象在茶飲、生鮮、藥品等多個領域均有出現。
長期從事餐飲行業的司建文告訴記者,一般而言餐飲行業的外賣售價會上浮30%左右,上下不超過5%。雖然外賣平台活動看似補貼多,優惠力度大,但很多活動補貼的成本實則由商家承擔,而商家參與平台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取流量推薦,在周邊區域提升排名,否則很難吸引到足夠的客源。
鄭州高新區一名餐飲店老板無奈地說,如今幾家大型外賣平台的綜合抽成都在20%至25%之間,算上活動補貼,有時外賣甚至要“賠本賺吆喝”。
從事咖啡飲品店經營的劉玥給記者算了筆賬,以她所經營的店麵為例,若參加外賣平台活動,需承擔活動補貼成本、平台抽成、外賣包裝成本、水電房租以及用人成本等,如此一來,一杯售價16元的美式冰咖啡,最終落到自己手裏的利潤僅有2元左右。“假設一天外賣出300杯美式冰咖啡,到手也就600元左右。”劉玥稱,要是不參加活動,雖銷量可能下滑,但每杯咖啡能掙5元,總體收入並不低。
多名餐飲從業者坦言,外賣定價高於堂食定價,是因為要將平台傭金、配送費、活動補貼以及水電租金、用人成本等納入餐品定價中,這在行業內較為普遍。此外,還有部分商家通過縮減品質、規格等方式來保障自身利潤。不過,也有餐飲老板選擇不參加活動,保持自主產品定價,堅持堂食與外賣一個標準,靠品質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外賣平台對此有何看法?某外賣平台業務拓展人員王斌透露,一些平台為吸引更多商戶參加補貼活動,會指導門店進行提價操作。由於運營成本存在差異,同一種商品在不同渠道定價不同已成行業內慣例,就像同規格同品牌的紙巾在便利店、商超、電商平台的售價也不盡相同。因此,平台不會強製要求商家統一外賣和堂食價格。
堂食和外賣雙標定價是否涉及消費侵權?河南予瑞律師事務所律師李華陽介紹,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有關規定,外賣與堂食雙標定價不構成消費侵權。商家基於自己成本擁有自主定價的權利,屬於市場行為。
但李華陽強調,如果商家明確標注了所采用的食材、製作方法、份量等信息,卻“以次充好”,比如聲稱是現炒實則用預製菜,或者存在分量不足等“雙重標準”情況,那就構成了消費侵權。由於外賣、堂食存在時空分離,消費者取證難度大,很難同時對比食材、分量來證明商家存在故意欺詐行為,這使得消費者維權成本高、難度大,很多時候消費者即便覺得權益可能受到了侵害,也隻能無奈選擇沉默。
除了雙標定價問題,外賣配送門檻設置也引發諸多討論。鄭州高新區NOW即享快送超市老板李琨告訴記者,超市設置配送門檻主要出於成本考量。“目前超市有外賣配送和自配送兩種模式,無論哪種,若消費者僅購買單件商品且未達到配送門檻,超市便難以盈利。現售賣商品利潤普遍較透明,利潤率低,所以設置配送門檻來提高利潤。”李琨說。
對此,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設置外賣配送門檻符合商業邏輯,有助於實現效率最大化。若消費者單筆外賣訂單金額僅幾元錢,對商家和外賣騎手而言,都是一種人力資源的浪費。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約談外賣平台,相關平台快速響應,集體發聲,承諾會嚴守法律法規,杜絕不正當競爭,抵製惡性補貼,推動行業規範有序發展。
朱丹蓬說,相信隨著相關舉措落地實施,外賣行業各種亂象有望得到有效治理和規範。如果消費者自身權益受到侵害,可以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相關條例,通過向平台投訴或者向商家反饋意見等方式,來積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讓自己在外賣消費中能夠更加放心、舒心。
關於国产AV蜜桃网站|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當前域名}. all rights reserved